|
||
门票价格:70起
象鼻山
|
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鼻子伸进漓江饮水的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凡是来桂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基本上都要来象鼻山游览。
简介: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区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地理位置: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鼻子伸进漓江饮水的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凡是来桂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基本上都要来象鼻山游览。
景点概述:象鼻山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
象鼻山上有一座塔,名曰普贤塔,东边有一山洞,曰水月洞,洞中有水流过。山腰处还有一穿通的岩洞,好似大象的眼睛。象鼻山两边都有上山的石阶。
多刻在水月洞内外崖壁上,其中著名的有南宋张孝祥的《朝阳亭记》、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和陆游的《诗礼》。
明代建筑普贤塔耸立于此,普贤塔形似剑柄,又似宝瓶,所以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高13米,须弥座为双层八角形,雕有普贤菩萨像,因名“普贤塔”。
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朝阳亭
在像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 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眼岩
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半城山芭历历在目;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 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云崖轩 宋代园林建筑。明张鸣凤《桂故》载:“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轩。轩废已久。”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 隐然林壑挟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普贤塔
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 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 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 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有“千顷水光涵洞府”, “山窗寂静观周易”句,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舍利塔
舍利塔在开元寺遗址内,开元寺建于隋代,唐时称善兴寺,宋改为宁寿寺,其殿宇恢弘幽深,是桂林最古老的一座佛寺。塔高13.2米,始建于唐朝,于明朝重建。位于象鼻山的西南面,桃花江畔。宝瓶式塔身,伞盖般塔顶,有相轮五圈,冠以葫芦形铜质宝顶。据记载,唐天宝七年,鉴真和尚5次东渡日本受阻,转辗来到桂林,曾与数十位日本僧人居留寺中年余。
桂林三花酒文化博物馆酒文化的知识殿堂
在景区内的桂林三花酒文化博物馆,能深入地了解酿酒历史、文化和风俗;景区推出的“吉祥之旅”主题活动,使您在领略山 水风光的同时感受各族人民歌舞之魅。
象鼻山荟萃了桂林山水和人文景观精华,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美丽动人的传说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从滨 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 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 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 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象鼻山传奇象山越夜越美丽
夜晚的象鼻山更让桂林的城徽散发无穷魅力,是山水风景的魔幻世界!是国内外重要外宾接待、名人明星和到访团体的必游景点。众所周知桂林最有名气的旅游景点是象山水月,故有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之说。看字面就知道最美的象山永远是和月亮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到桂林,千万不要错过象山夜晚的美景。神奇的影像魔术和世界顶级的声光电技术把夜晚的象鼻山打造成四个板块:远古桂林、神秘象寨、幻影剧场、神象传说,从而赋予了这座传奇之山新的生命与色彩,让桂林的城徽散发出无穷魅力,是山水风景的魔幻世界。
正所谓不游漓江不知道桂林的美丽,不看传奇不知道当今的科技。象山传奇可是历时3年,耗资1.6亿,由当今世界最高水准的数字供应商---北京水晶石全力打造的。大家一定都看过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其中奥运开幕式卷轴就是由水晶石公司利用数字成像技术实现的,水晶石也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和上海世博会的指定数字供应商,其中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的“镇馆之宝”------巨幅放大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水晶石的作品。
《象山•传奇》的成功上演,为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添了一笔彩墨。通过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制作,期间还得到了国家一级编剧任卫新、中国知名灯光设计师刘文豪等专家参与创意策划,演绎水准堪称国内顶尖。仅仅一张门票就能让您一次性领略秀丽的漓江、泛光的桃花江、独特的象鼻山、浪漫的象山水月、激情的神像传说、震撼的激光效果、魔幻的舞台表演、梦幻的灯光炫彩和巨幅动态远古桂林图等一系列精品,绝对是您在桂林旅游的必选景点!
![]() |
|
||